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2025-04-18 00:50 点击次数:184
科技创新有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关键着力点是什么?如何在开放合作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就上述问题,来自国内外的政企学界代表,围绕各自的实践展开讨论。
参会的嘉宾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加大世界各国和企业之间开放合作的力度,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专题研讨会由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作主题发言,来自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十位嘉宾进行了两场小组讨论。
发力科技创新:跨国公司深耕中国市场
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实践之地,来自跨国公司的嘉宾不约而同地在发言中表示,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将在中国持续投资,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和产业融合,坚信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工智能正是未来合作的关键领域。宝马正在深化与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度融合云端交互能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个性化体验,将无缝对接中国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如何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跨国公司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科技一直是推动增长的驱动力,除了之前在中国设置的研发中心外,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最近在中国设置了新的研发中心,将把中国研发的成果用在全世界,今年会在中国有更多的投资。
施耐德电气董事长赵国华说,中国是重要的市场,施耐德在中国有28个工厂、1600多个供应商,在中国研发、销售和生产。“施耐德在中国不仅仅有技术创新,还在电气化和数字化两个方向上同很多的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创新。如果我们想加速这样一种创新,就要促进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互动,要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另外还要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对于采矿业来说,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需要政府、行业以及其他部门之间更多的合作,需要一些政策来解决企业当前在投资、创新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比如产学研之间的割裂。
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无疑将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纷纷表示深耕中国市场,必将为双方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期。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企业在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和实践引起诸多关注,携手共进逐渐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中国移动(600941)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飚表示,新质生产力从理论层面看是以科技为重要引领,对应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引擎,对应的是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人才为决定性因素,对应的是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实践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形式是虚、实、软,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深度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能够促进生产力要素的高水平优化组合。
近1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去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经升至第11位,成为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银行(601988)行长张辉说,金融业可以重点从五个方面突破,包括金融助力基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金融助力产业创新,拓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深化金融体制机制的变革,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质效;金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力;金融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新质生产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可炳表示,新质生产力是近几年中国提出的重要发展模式,但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各行业顺应全球发展大势,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能否实现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生产模式的重塑还是发展动能的升级以及产品路线的突破,包括新产业(300832)的孵化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
当前中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既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认为,释放了能源的力量就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中国的风电、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电网技术、储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能源成本降低的主要力量。过去的20年,风电、光伏、储能成本下降了90%以上,而今天电动汽车在中国的购置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如果中国在能源科技的引领能够进一步走向全球,将对全球文明共同繁荣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怎样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运用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上是构建崭新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同领域的创新可以跨越产业壁垒,AI等技术可以突破学科界限实现新的整合,机制创新可以集成,为创新积淀丰沃的土壤。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中外企业需要携手应对,世界各国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才能跨越沟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